一生都在减肥的中国人,走了多少弯路?
时间:2024-03-29 来源:
来源:十点读书 作者:十点小嗲
被肥胖困住的中国人
你有没有发现,这两年身边总有很多朋友“感觉自己胖了”。
每次见面聚会,都有那么几个人诉苦:明明辛辛苦苦在减肥,结果反而越来越胖。
前几天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也证实了这一点。
报告中有一项关于我国成年人体重的调查,结果显示: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、肥胖率分别达到34.3%和16.4%。
这意味着在我们身边,几乎每两个人中,就有一个是超重或肥胖。
并且,这个趋势还在不断上升,我们俨然已经成为“世界第一肥胖大国”。
这个消息一出,立马冲上了热搜。整个气氛一下焦虑起来。毕竟,不知不觉中,三月份已经进入下旬。对,就是那个“三月不减肥,四五六七八九月徒伤悲”的三月。
而前段时间,电影《热辣滚烫》里贾玲成功减重100斤的经历,更是给不少人带来了压迫感。
可事实总是残酷的。
在网上随便一搜,被肥胖困住的成年人比比皆是。
“以前我也以为自己是怎么吃都吃不胖的,直到35岁以后腰粗肚子大,我才不得不承认‘中年发福’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嘴硬的人。
更令人难受的是,当你想减也减不下来时,你就会开始焦虑、不甘,甚至稍微修身的衣服也不敢再穿了。”
“我从小就是易胖体质,六年级的时候就被人叫肥婆,上初中的时候被排挤、被霸凌更是常态,导致我越来越敏感,越来越自卑。
我也尝试过节食,一天只吃一个苹果,但是很快就反弹回去,现在我已经自暴自弃,甚至好像得了暴食症,一直在机械性吃东西,吃完了又陷入深深的后悔。”
“不得不说,上班后真的会慢慢长胖,工作压力大,运动量减少,再加上三餐不规律,常常吃夜宵,喝奶茶,工作三年胖了30斤。
去逛街,卖衣服的小姐姐会说‘不好意思这里没有你的码’;同事会调侃‘你真是我们公司最胖的人’;朋友也会开玩笑‘你不说还以为你怀孕了……’”
健康的胖子,只是一个假象
网上有一句残酷的调侃: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什么是容易的,除了长胖。
确实。高糖高盐高油饮食会胖,熬夜、睡眠不足会胖,年纪大、新陈代谢差会胖,甚至连工作压力大,都会过劳肥。
更别说基因遗传了,40%到70%的肥胖都与遗传相关。
另外,还有某些药物治疗都能促使肥胖发生。
也许有人会觉得:胖点有福,拒绝身材焦虑。
但说实话,说这话的人,可能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肥胖,带来的不只是身体多点肉、影响体型美观而已。
它更像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,一旦被推倒,随之而来引发的许多相关疾病,才是最可怕的。
世界卫生组织曾把肥胖列为“万病之源”。
因为肥胖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疾病超过200种,例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卒中、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病。
还有包括肾癌、肝癌、胰腺癌、食道癌和直肠癌在内的13种癌症的发病率,都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长。
除此之外,过多的脂肪堆积还会对身体造成各种负担。例如引发脂肪肝,睡觉容易睡觉打鼾,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等等。
还记得“娱乐圈第一经纪人”杨天真,曾因为肥胖进行了切胃手术。
才35岁的她,就患上严重的糖尿病,只能每天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衡。
在日积月累的重压下,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逐渐开始影响她的生活。越来越严重。
最后不得已,只能选择切胃手术来自救。
可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,有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抢救,就倒在了死神面前。
2021年3月,29岁的吃播博主泡泡龙猝然离世,引起一片哗然。
泡泡龙以大胃王形象走红,时常向观众展示自己在美食面前大快朵颐的样子。但长期的暴饮暴食也让他的体重狂飙,一度超过了320斤,上称后指针都因压力而转不动。
而此时,他的身体也已经是超负荷状态。脸上开始出现黑斑,也就是黑棘皮症,一种肥胖引起的皮肤病。
有粉丝提醒他“赶紧减肥”“再吃下去,就要出人命了”。
但他丝毫不以为意,直到生命的终点钟声敲响,猝然离去。
减肥,是一场与生活的拉锯战
说了这么多,那对于普通人来说,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?
目前国际上衡量胖瘦最通用的指标,不单是看体重。
而是身体的质量指数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MI。简单来算,即体重(公斤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。
例如一位女性,体重60公斤,身高1.60米,那体重指数就约等于23.44。
在中国,BMI在18.5~24之间为正常;BMI大于等于24、小于28时为超重;BMI大于等于28时为肥胖。
而根据最新研究来看,我国大部分人都属于“中心型肥胖”,也叫做“腹部肥胖”。直白点来说,就是人不胖,肚子却很大。
形成的原因大家也心知肚明,无非就是“管不住嘴,迈不开腿”。
可每次提起减肥相关的话题,大部分人又总是异口同声:
“我也想运动,但工作使我精疲力尽也没有时间。”
“我也想吃的健康,但生火做饭对于打工人来说过于奢侈,吃着高热的外卖只为了活下去。”
但其实,减肥从不在于少吃了一顿,或者多跑了几公里。
十点君想起,之前与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陈伟医生的一次访谈。
在他的门诊中,经常遇到前来治疗肥胖的患者,当他开始提建议:
第一,早睡觉,每天晚上11点上床,12点睡着。
大家每次一听到这句话就笑了,但他还是认真接着说。
第二,每天早上空腹称一次体重,有意识地进行体重管理。
第三,尽量不出差、不旅游、不过节,过一种规律的生活。减重需要长期有规律地执行,一旦计划被打断,很难持续。
第四,吃饭时把过多的盐抠下来,把过多的油筛掉,把过多的甜减下来。
这段访谈,让我印象深刻。
很多人把减肥视为紧急任务,每天只关注自己吃了多少热量,体重秤上的数字又掉了多少。
以至于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流行一种全新的减肥风潮,比如“16+8减肥法”“网红暴汗服”“液断减肥法”……
但说到底,减肥的底层逻辑,从不是用极端的方式短时间改变体重。
而是告别过去的不良习惯,建立一种全新的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不管是从减少糖的摄入,还是从戒掉熬夜开始。
当你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,习惯也会跟着改变;习惯改变,体重自然也会发生变化;体重下降,各项身体指标跟着改变;最后,患上各种慢性病风险也就大大减少了。
不只是为了身材,更是为了健康这些年,围绕身材的讨论,总是矛盾不断。
不可否认,这个时代,大众被趋向单一的审美标准所影响着。很多人把胖瘦与否,当成衡量他人的标准。胖,似乎就意味着懒、好吃、油腻、笨拙。
随之而来的歧视和恶意,也随处可见:
在学校里被霸凌,在职场受到嘲笑,在亲密关系中受到冷暴力。
尤其对于女性来说,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赞同当前主流审美,但被审视、被挑剔的命运依旧无可避免。
于是很多人把减肥视为终身的事业,不是在减肥,就是减肥开始的路上。
不少人,甚至为了嵌入“直角肩”“蚂蚁腰”“蝴蝶骨”等社会审美的模具,一步步走向了极端。
所以,十点君今天想讨论的,不仅仅是减重这个动作。
即便同样是减重,也会有不同目的,是为了变美,是为了取悦,还是为了健康。
不同的目的,最后也会指向不同的道路。
正如社会学者熊欢在《凡身之造:中国女性健身叙事》中所说:
对身体的赋权,源于主体如何体验自己的身体,对身体进行有效的控制,从而主导自己的身体。
十点君真心希望:
每个受到困扰的胖友们,减重都是为了通过对身体的控制,来达到心灵和身体上的健康与强壮。而非反过来,以体重、大小、姿态来自我绑架,陷入无尽的身材焦虑,社交焦虑。
我也知道,这个春天仍有很多人瘦不下来。
这个过程有多痛苦,相信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懂。
如果你也属于其中一员,不要太焦虑。
减不下来未必是不自律。一个人胖或者瘦,有时候确实是基因决定的,又或者只是人生遇到了困境,需要暂时休息一下。与其对自己太过苛责,不如先关怀一下自己的内心。
只要你坚持运动,健康饮食,作息规律,终能在长年累月中和身体一起达成新共识,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